top of page

太上老君和老子是同一个人吗——太上老君传

我们常说的神祇“太上老君”,实际上是一种口语化的称呼,根据道教典籍的记载,老君的全称共有三十二个字,即:“一气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道教中素有“三清”的说法,而太上老君正是“三清”中的第三位。


 

在三清大殿中,供奉的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玉宸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而现代人对老君的理解,多出自《西游记》这部经典小说。然而小说终究是小说,与传统的宗教思想完全背道而驰。在《西游记》之中,太上老君的形象被吴承恩先生具现化,且做出了较大的修改。

Screenshot 2023-10-26 095754.png

那么真实的老君又该是怎样的呢?


 

在道家的说法中,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元气的祖宗,天地的根本。天地未开之际,太上老君创世创神开创诸天。老君乃一切有无之祖,大道化身,居于太清天之上。老子为其八十一化之一,因为著有道教祖经——《道德经》五千余言,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生活在先秦的春秋末期,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问题。


 

道教初创时,是以老子为其始祖,称之为太上老君,又称太上道君,尊奉为最高神灵。西汉伊始,道家黄老学派大兴,宫廷开始祭祀黄老,百姓对老子和黄帝的个人崇拜也逐渐达到顶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学派开始走入民间,形成黄老道。

老子本身的哲学理论加上汉朝子民的敬仰使得老子此时已为共识的神仙,东汉皇帝大张旗鼓去往老子庙祭祀,而老子之母的墓志铭也说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

Screenshot 2023-10-26 095814.png

于吉等人所编的《太平经》,托名为老君所授,张陵创立天师道,用黄老之术教化西蜀少数民族,于是老子自然而然成为新教团的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直至北魏,寇谦之所撰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录图真经》,以及他的“天师”称号,皆托名老君所赐。这是早期道教的一个共同特点。


 

自佛教进入中原,这个和中国似曾相识的宗教使得汉朝士大夫普遍认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发展,西来传教的佛教徒也宣称老子是佛陀的老师。于是,老子化胡的说法成为当时的共识。

到了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更加彰显。葛洪的《神仙传》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把先天神变为了后天神。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神谱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为最高神,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为最尊,而天师道则尊老子为最高神。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

Screenshot 2023-10-26 095830.png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立道教为国教。


 

到了金元时期的全真教,称太上老君传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传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


 

太上老君在全国各地都有宫观奉祀。因为号“太清太上老君”,因此主祀他的宫观庙殿称为太清宫、太清殿、老君殿或老君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老君的诞日,为国际道教节。

bottom of page